English

谈谈社会科学的客观性和价值性

2000-04-18 来源:光明日报 汪建华 我有话说

社会科学是一种科学研究,客观地描述和分析社会,是其根本的任务。但由于社会现象的特殊性,这项任务往往成为一个难题。社会科学不只是一个纯粹的理论思维过程,也是一种文化和意识现象,它对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念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社会科学的研究规范及其社会意义展开进一步的探讨。

首先,要注意“价值中立”与“价值关联”这两个范畴的联系。谈社会科学的研究规范和性质,对社会科学的研究过程与研究者作相对的区分,强调社会科学家客观地研究社会,从方法论上讲,是必要的。但是,社会研究作为社会科学家的社会行为,总是渗透着一定价值观念的。谈社会科学的价值中立性,并不意味着社会科学家要回避对社会的责任,也不能否认研究者的价值观念对其研究有影响。研究课题的选择,研究方案的设计,特别是根据研究的结论提出政策性的建议等等环节上,都会有价值判断的影响。价值判断、价值选择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前提,它也伴随社会科学研究的整个过程。因此,可以说,价值性或价值关联性也是社会科学的显著特性。

其次,要注意社会科学研究与社会科学成果的应用,尤其是与思想宣传的区别。社会研究的对象是人的社会行为过程,社会科学家作为社会的人,与研究对象之间有共通性或相似性,这使得社会研究出现了特殊的困难,同时,也使社会研究在规范和方法的运用上产生了与自然科学不同的要求。

作为科学的社会研究,是一个经验和逻辑的过程,它遵循着科学研究的一般规律。从认识论的意义上说,任何科学研究都是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这是一个科学抽象的过程。所谓抽象,需要在现象和本质、主体和客体(对象)之间作出明确的区分,在认识论上,称之为“认识的间隔性原则”。但是,在社会研究中,要对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作出严格的区分,是很困难的。社会研究者很容易把个人的、一己的主观价值态度当作客观的社会实际,甚至因一己私利而歪曲客观的社会事实。由于社会研究对象和研究者的双重价值性,在方法论上提出价值上的“间隔”或“中立”是必要的。“价值中立”,虽然是研究者对自己的好恶和主观态度的暂时悬搁,以把握对象即社会现象或人们的价值观念的实际情况,但这并不意味着社会科学家完全放弃自己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在历史上,剥削阶级由于其狭隘的阶级私利,以及社会历史条件和认识水平的限制,往往把自己的阶级私利和狭隘的价值态度说成是全民的意志,歪曲历史的真相,掩盖其真实的阶级本质。只有伴随着工业革命产生了先进的无产阶级和作为这个阶级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以后,理论和思想的科学性(客观性)和阶级性(价值性)在人类历史上才第一次达到了统一。因为,无产阶级是最彻底的革命阶级,它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代表着社会发展的方向,其阶级利益同社会发展规律是根本一致的。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社会科学发展的一场革命,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坚持彻底的科学性,同时也最直率地宣称自己是无产阶级利益的表现,是为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利益服务的。恩格斯指出:“科学越是毫无顾忌和大公无私,它就越符合工人的利益和愿望。”列宁也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世界各国社会主义者所具有的不可遏止的吸引力,就在于它把严格的和高度的科学性(它是社会科学的最新成就)同革命性结合起来,并且不仅仅是因为学说的创始人兼有学者和革命家的品质而偶然地结合起来,而是把二者内在地和不可分割地结合在这个理论本身中。”毛泽东更强调地说:“没有科学的态度,即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统一的态度,就叫做没有党性,或叫做党性不完全。”

在强调社会的进步规律和趋势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社会发展的历史性和复杂性,尤其是目前我国社会文化价值观念的复杂性,要加强社会科学理论的宣传,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理论去引导和改造社会的文化和价值。

在我国目前的思想和文化领域中,既有占主导地位的马克思主义先进思想和理论,也有封建文化的残余影响和西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渗透。因此,我们除了强调在具体的社会科学研究过程中,社会科学家要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力图客观地描述社会的客观变化,科学地分析社会的发展趋势之外,还要加强社会科学理论成果的宣传,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群众,用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群众。“价值中立”作为社会研究的一个视角,是社会科学方法论上的一个要求和规范,但不适合于思想宣传领域。

最后,还要注意社会研究工作的不同层次和类型之间的区别。社会认识和社会研究,可以划分为许多不同的层次和类型,如经验研究和理论研究,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等等。在这些不同的层次和类型上,客观性和价值性的表现和程度,是不一样的。在我国学术界,尤其对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不加区分。社会科学,如经济学、社会学等,作为对宏观社会现象的调查和分析,确立客观性的、经验性的研究规范,是很重要的,社会科学家要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走出书斋,深入社会实际,客观地研究和把握社会的变化。而人文科学,如哲学、文学和历史学,作为对文化和人的一种研究,具有较强的价值性和导向性,对于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加强民族的凝聚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要更加重视其价值倾向性,自觉地使我们的人文研究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